随着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各医疗机构成为对抗非典的战场.非典通过飞沫即可传播,感染性非常强.同时,大量的病患,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对于这种可能携带传染性非常高的病菌的医疗废物,运输以及处理过程都进行严密的防护,防止病菌的扩散.当时,我国对医疗废物的处置处于长期重视不够的状态,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医疗废物流失严重,大量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贮存不规范,没有实现分类收集,没有包装物和容器,没有运输车辆,运输中的污染现象不能完全避免,尤其处于非典时期,危害就更加明显,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形势十分严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应对非典的需求,急需对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进行规范,保障运输安全.当时的环保总局紧急下达了制定《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标准的任务,经过编制组紧张的编制工作,2003年5月,原环保总局联合质检总局和发改委发布了GB19217-2003《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该标准对医疗废物转运车的具体性能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车厢密封性,底部防渗性,以及车厢内表面防腐蚀性等环保技术要求.该标准颁布后,即立刻成为各地在抗击非典中进行医疗废物转运车招标采购的依据.
医疗废物转运车与冷藏车外形基本一样,厢体外形标志着医疗废物转运车,厢体加装设备不一样,实现运输上功能,医疗废物转运车底盘选择危化底盘,排气管前置,前碟后鼓刹等不同配置区别,制造成本比冷藏成本高。
3.15晚会曝光涉及的医疗垃圾问题后部门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及大范围开展医疗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收集、储运、处置医疗废物,以及非法加工经营医疗废物破碎料等非法行为。对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和问责。同时,我们也应该当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范此类违法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从源头上防范医疗垃圾问题,收集转运可以说很重要,收集转运可以将医疗垃圾收集转运至正规的处理中心处理,医疗废物转运车就是为此类而设计。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⑴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⑵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⑶废弃的被服;
⑷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废弃的血液、血清。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⑴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⑵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⑶抑制剂。
3、废弃的、血液制品等。
医疗废物的处理技术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优选方法仍不够成熟。相关的处理技术大体分为三类:①高温处理法,如焚烧法、热解法和汽化法;②替代型处理法,如化学消毒法、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干法热消毒法、微波处理法和安全填埋法;③创新型技术,如等离子技术、放射技术。 [6] 用于处理医疗垃圾已有多种技术,根据处理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灭菌消毒法、焚烧法、等离子体法、热解法和卫生填埋法等。